现行
T/JDDM 001-2022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分享链接
购买正版
选择购买版本
本服务由中国标准服务网提供
更多
前往中国标准服务网获取更多购买信息
鸡东大米
发布日期:
2022-04-02
实施日期:
2022-05-0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鸡东大米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管理、加工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包装和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鸡东大米的生产管理;
主要技术内容:3 术语和定义GB/T1354、GB/T17891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鸡东大米在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第1710期商标公告明确的产品生产区域范围内生产的稻谷为原料,经过风选、清理、去杂、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检验、包装精制而成,并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大米。4 产地环境4.1 气候特征该地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无霜期115~135天;年平均气温2.8~3.8℃;年日照总时数2748小时,日照率57%;年降水量520~550毫米。4.2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土壤以暗棕土、草甸子土和白浆土为主,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有乌苏里江水系的穆棱河等4条主要河流,年均径流量2亿立方米。5 栽培管理参见附录A。6 加工技术要求参见附录B。7 质量要求7.1 原料要求稻谷在鸡东县行政辖区内种植,并符合GB1350、GB2761、GB2762、GB2763、GB/T 17891标准要求。7.2 感官和理化要求7.2.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色泽 米粒呈半透明状,色泽玉白有光泽。 GB/T 5492气味 两手搓米散发出自然米香味,无异味。 GB/T 5492口感 蒸煮后饭粒表面油光、略有韧性,冷却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不粘碗,不回生。 GB/T 156827.2.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要求项目 要求检测方法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水分/% ≤14.5 GB 5009.3直链淀粉含量(干基)/% 13.0-20.0 GB/T 15683蛋白质/% ≥7.0 GB 5009.5不完善粒含量/% 2.0 3.0 4.0 GB/T 5494杂质总量/% ≤0.25 GB/T 5494黄粒米含量/% ≤0.5 GB/T 5496品尝评分值/分 ≥90 ≥80 ≥70 GB/T 15682垩白度/% ≤2.0 ≤4.0 ≤6.0 NY/T 83胶稠度/mm ≥70 GB/T 222947.3 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指标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其中无机砷含量、铅含量、铬含量、汞含量以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还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重金属元素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要求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无机砷(以As计)/mg/kg ≤0.10 GB5009.11铅(以Pb计)/mg/kg ≤0.05 GB5009.12镉(以Cd计)/mg/kg ≤0.05 GB5009.15汞(以Hg计)/mg/kg ≤0.01 GB5009.17黄曲霉毒素B1/ug/kg ≤5.0 GB5009.228 检验规则8.1 扦样、分样按照GB/T5491规定执行。8.2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照GB/T5490规定执行。8.3 产品组批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产品为一批。8.4 出厂检验8.4.1 每批产品出厂前,均应由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和销售。8.4.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加工质量指标、净含量。8.5 型式检验8.5.1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第7章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b)产品投产后,当原料、工艺、装备有较大改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c)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d)连续生产三年;(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的差异;(f)国家有关质量管理部门提出检验要求。8.5.2 判定规则(a)任一检验单元的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b)感官指标、加工质量指标、理化指标出现2项以上(含2项)不合格判定为该检验单元不合格。3个检验单元中有2个检验单元不合格的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c)任一检验单元非卫生指标出现不多于1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时,允许加倍抽样,复检仍有不合格的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9 包装和标签9.1 包装9.1.1 包装应符合GB/T 17109的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9.1.2 包装物应清洁、结实,并且牢固缝制或牢固密封。9.2 标签9.2.1 包装大米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 7718、GB 28050的规定,并获得“鸡东大米”商标的使用许可。9.2.2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且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10 储存和运输10.1 产品运输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10.2 运输过程防止雨淋和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物品混运。10.3 产品应在清洁、干燥、通风、防雨、防虫、防鼠和无污染的环境存放。10.4 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存放在同一环境中。附录 A鸡东水稻栽培管理A.1 育苗A.1.1 清雪扣棚期应在3月15日前完成春季清雪扣棚,保证播种前苗床有20d以上的增温时间。A.1.2 浸种催芽期4月5日~4月15日完成,温度要求:气温稳定通过5℃,苗床温度稳定通过12℃,开始播种,一叶一心后开始通风,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过高,促种子根生长,棚内温度不超过25℃,移栽前可昼夜通风。A.2 泡田整地期4月15日~4月25日完成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按测土施肥的配方,利用撒肥机在旱田状态下,将有机肥及化肥均匀撒施;4月25日~4月30日,上水泡田,待垡片浸透后,采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水整地,整地深度12cm左右,完成后进行封闭除草。水整地结束后保持水层5~7cm,沉降时间15~20d,缺水时及时补水,不能落干。A.3 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 ℃,泥温稳定通过15 ℃时为移栽始期,一般在5月12日开始插秧,5月25日结束。插秧标准要求:行距30cm,株距14cm,6~8株/穴,亩保苗7~8万株。A.4 田间管理A.4.1水层管理要求浅水插秧(2~3cm),寸水返青(4~6cm),薄水分蘖(2~3cm),适时晒田,复水后浅灌,深水孕穗(6~8cm),足水抽穗,干干湿湿灌浆,收获前15~20d断水。A.4.2 肥料施用肥料施用总体以稳磷、控氮、增钾、补锌为重点,推广测土施肥。泡田整地前施底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50%,磷肥的80%,钾肥的60%;在水稻4叶期第一次施用返青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20%;盛蘖期第二次施用返青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10%;抽穗前20d,施穗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30%;齐穗期利用无人机适当喷施叶面肥。A.4.3 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病害以农业防治为主,重点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等水稻栽培措施来增强植株的抗性,减轻病害的发生;如病害严重时,选用生物菌剂、生物农药防治。灭虫:一是农业防治,通过对水稻自身的栽培,增强其抗虫能力。二是物理防治,使用频振式杀虫灯(30亩左右/只)诱杀趋光性害虫,或使用飞蛾诱捕器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三是生物防治,利用现有自然天敌(蜘蛛、寄生蜂、蛙类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A.5 收获A.5.1 收获时间九月下旬,稻谷蜡黄时,抢晴收割,10月15日前完成。A.5.2 收获方式机械直收,直接脱粒,分等级分品种入晒场或仓库存储。附录 B鸡东大米加工技术要求B.1 加工流程风选→清理→去杂→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检验→包装→入库。B.2 工艺要点B.2.1 风选使用吸风道,除去谷壳、稻秆、不实粒。B.2.2 清理、去杂筛选:根据稻谷与杂质的不同大小和厚度,选用筛孔合适的筛选机械筛除杂质。磁选:利用吸铁设备予以清除稻谷中混杂的磁性金属。比重分选:利用稻谷与砂石的不同比重,在斜向振动的筛面上,将砂石与稻谷分离。B.2.3 砻谷将稻谷脱去颖壳,制成糙米。B.2.4 谷糙分离将稻谷与糙米分离出来。B.2.5 碾米用碾米机依次进行磨削糙米外表皮,除去糙米淡棕色层(皮层和胚芽)。B.2.6 精选将大米中的异色颗粒分拣出来,采用湿式抛光,在抛光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B.2.7 包装计量包装按本标准9.1要求进行,并注明商标、质量、名称、出厂日期等。B.2.8 入库加工完成的产品应及时入库,储存条件应符合本标准10.3、10.4的要求。B.3 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B.3.1 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GB 13122的规定。B.3.2 生产过程中,除符合GB 5749规定的水之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质
分类信息
关联关系
研制信息
相似标准/计划/法规
【到馆阅览须知】
国家标准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可接待到馆读者,为读者提供标准文献检索、文献阅览、信息咨询、信息跟踪、信息推送等服务。
1. 本馆向在国家数字标准馆网络平台上完成实名注册和预约的读者开放。
2. 请勿在非开放范围随意走动和从事与国家标准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3. 请勿携带食品、有色和含糖饮料进入阅览区域。
4. 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5. 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6. 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标准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7:00(节假日不开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乘车线路:乘坐地铁10号线、昌平线,在西土城站下车D口出后西行150米即可到达。
服务咨询:
赵老师 电话:010-58811369 邮箱:zhaoping@cnis.ac.cn
刘老师 电话:010-58811368 邮箱:liuyzh@cni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