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藏资源 舆情信息 标准服务 科研活动 关于我们
现行 T/HZTA 001-2024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购买正版
农用无人机防治茶树病虫害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 2024-09-01
实施日期: 2024-10-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无人机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对象及作业时期、作业基本条件、作业方法、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无人机防治茶树病虫害; 主要技术内容: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RTK(Real Time Kinematic) 高精度定位用户机接收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并求差解算坐标,从而达到实时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技术。仿地飞行是指农用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通过雷达定高,使得无人机与作物冠层保持恒定高差。借助仿地飞行功能,农用无人机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从而达到更好的植保防治效果。4 作业对象及作业时期作业对象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灰茶尺蠖、茶橙瘿螨和茶炭疽病等发生在茶树树冠层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见附录A。作业时期茶小绿叶蝉防治适期为梅雨初期、秋雨初期;茶橙瘿螨、茶炭疽病防治适期为梅雨前、秋雨前;茶尺蠖、灰茶尺蠖防治适期为5月~8月。5 作业基本条件作业区气象条件最大风速不超过3 m/s,水平能见度大于5 km,气温不超过35℃。降水或预计作业完成4 h内有降水,应停止作业。作业区场地条件应具备合适的无人机起降点和开阔的视野等作业条件,且符合DB33/T 2415 的规定。农用无人机质量、性能、安全等要求应符合NY/T 3213、T/ZJNJ 0016的规定。应具备统计作业面积、飞行架次功能,可实现数据导出和接入第三方作业监测设备。操作人员应符合NY/T 4259、DB33/T 2415的规定。6 作业方法药剂选择6.1.1 药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已在茶树上登记,宜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水溶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药剂选择见附录A。6.1.2 宜优先使用水乳剂、水分散颗粒剂等可溶性药剂,不宜使用可湿性粉剂。6.1.3 宜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合理混配。多种药剂混配使用时,应当提前做预混配试验,避免药剂相互反应,做到现配现用。其使用方法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规定。6.1.4 添加助剂应按照标签要求使用,并保证对茶树安全,且与药液溶液有良好的兼容性,无分层、絮凝、沉淀等问题。药害测试施用前应对喷施药剂进行药害测试。测试方法:在晴天中午,按3倍飞防作业浓度,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1 m~2 m的茶行;第二天观察,茶树幼嫩梢叶是否产生药害。药液配置宜按常规推荐剂量的80%准确量取药剂。宜采用桶混二次稀释法配置药液。先注入1/4~1/3的水,然后按照“先固体、后液体、最后助剂”的顺序加入药剂并充分混匀,最后再将剩余的水加入并混匀。作业前准备应按T/ZJNJ 0016要求,测量作业区,并合理规划航线、制定作业线路。首选自主飞行作业模式,并开启仿地飞行、断点续喷、随速(变量)喷雾、RTK高精度定位、自动避障功能。无法进行自主控制模式作业的区域进行手动控制模式作业,避免重喷、漏喷。按NY/T 4259、DB33/T 2415要求,对无人机进行作业前检查和调试,并配备相应的维修、配药、防护设备与工具。作业要求作业安全、应急处置应符合NY/T 4259和DB33/T 2415中的规定。应根据病虫害防治对象、无人机机型,确定药液亩用量、作业高度、飞行速度等作业参数。作业参数选择见附表B。施药应全程监测流量、压力、作业位置、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作业中药液流量控制误差<10%、飞行速度控制误差<5%、飞行高度控制误差<10%。施药结束后,应查看飞行轨迹、流量等作业参数,统计实际作业面积。若有漏喷区域,应及时补喷,无人机无法喷到位的地方采取人工补打。按GB/T 17980.55、GB/T 17980.56、GB/T 17980.57、DB34/T 3863要求,进行防治效果调查。7 记录与档案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对作业时间、区域、天气、对象、农药名称、农药用量、防治靶标、作业参数、作业质量核查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存档不少于五年。记录见附录C
分类信息
关联关系
研制信息
相似标准/计划/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