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
T/RZCX 005-2022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分享链接
购买正版
选择购买版本
本服务由中国标准服务网提供
更多
前往中国标准服务网获取更多购买信息
日照茶园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
2022-06-17
实施日期:
2022-07-20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日照茶园主要虫害的防治原则、预测预报、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药物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日照市行政区域内的茶园主要虫害防治;
主要技术内容: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间隔期从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至安全采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3.2秋季控制在秋季茶园非采摘时期,选用化学农药防治回迁茶园害虫、本地害虫及虫卵,以减轻翌年虫害的防治措施。3.3防治指标即经济阈值,为防止有害生物达到经济危害水平而设立的种群密度或发生程度。3.4防治适期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3.5绿色茶园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茶园。3.6有机茶园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的生产茶园。4 主要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4.1 主要虫害种类茶小绿叶蝉、绿盲蝽、黑刺粉虱、角蜡蚧、茶橙瘿螨、茶蚜、茶细蛾等。4.2 主要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参见附录A。5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体现绿色防控的植保理念。以茶园生态调控为基础,在非生产季节以化学防治为主,生产季节以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主。虫情爆发必须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种类、剂量、浓度、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用药,达到生态、安全、经济的目的。6 防治技术6.1 预测预报采用黄板诱集法、性诱法、田间目测法、室内观测法等手段,掌握茶园主要虫害的数量,监测茶树主要虫害的发生动态,确定虫害防治适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6.2 生态调控6.2.1 茶园外生态调控新建茶园配置比较丰富的植被和水源,适当保留乔灌树林等植被;现有茶园改造时,在茶园周边种植适宜树种,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6.2.2 茶园内生态调控构建以茶树为优势群落,其它防护林、间作树、地埂护坡草、土壤微生物为辅的茶园立体生态系统,丰富茶园生物群落,增加茶园内寄生蜂、草蛉等天敌的种群数量,利用天敌来控制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蚜虫等害虫。6.3 农业防治6.3.1 培养树势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立地环境条件,采取增施有机肥、及时排灌、中耕除草等措施,培养增强树势。6.3.2 选用抗病虫品种宜选用抗病虫茶树品种。6.3.3 合理采摘分批多次采摘,采除新梢上幼虫及虫卵,减少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的为害。6.3.4 合理修剪结合树势和病虫防治要求,进行轻、重修剪和台刈,恶化害虫生存条件,减少虫害发生。6.3.5 清洁茶园结合施基肥,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表土中越冬的害虫。10月下旬,适时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叶片和枝条上的越冬虫卵。6.3.6 人工捕虫11月至翌年4月,人工刮除枝条上的角蜡蚧成虫;茶树生长季节,及时摘除茶细蛾的卷叶和蓑蛾类害虫的护囊;使用吸虫器及时捕虫。6.4 生物防治6.4.1 保护天敌昆虫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保护茶园天敌昆虫。6.4.2 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杀虫剂选用除虫菊素、藜芦碱、苦参碱、鱼藤酮等植物源杀虫剂,以及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粉虱真菌制剂等微生物杀虫剂。6.5 理化诱控6.5.1 色板诱杀田间悬挂色板,数量300片/hm2,色板的下端与茶蓬持平或稍高出茶蓬,诱杀黑刺粉虱、蚜虫、绿盲蝽、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成虫。6.5.2 信息素诱杀在4月下旬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发生初期,田间悬挂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板,数量300~375片/hm2,诱杀黑刺粉虱成虫。9月上旬至11月下旬,田间悬挂绿盲蝽性诱剂诱捕器,数量60~90套/hm2,诱杀绿盲蝽成虫。诱板、诱捕器的下端与茶蓬持平或稍微高出茶蓬。6.5.3 杀虫灯诱杀利用杀虫灯诱杀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细蛾等害虫成虫。使用杀虫灯时,应选择害虫成虫高峰期开灯,尽量减少对益虫的杀伤。6.5.4 防虫网隔离4月中下旬,用30~40目防虫网覆盖茶蓬,物理阻隔害虫迁入茶园,11月下旬将防虫网收起。6.6 药物防治执行GB 4285-89和GB/T 8321的规定。6.6.1 非生产季节防治绿色茶园于9月下旬,选用茚虫威乳油或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等,控制回迁茶园的绿盲蝽,兼治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螨类等主要害虫,连续防治三次(1次/7天)。茶园周边杂草同步防治。6.6.2 生产季节防治参照附录B。附 录 A茶园主要虫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主要虫害 发生与为害特点茶小绿叶蝉 Empoasca vitis Gothe 1年发生9代,以成虫在茶树落叶或杂草中越冬。一般气候条件下,每年发生1次虫口高峰,夏秋 茶受害重。成虫和若虫畏光怕湿,多栖息于茶丛中上部叶层,雨天和晨露未干时不活动,太阳 出来后逐渐向篷面转移,中午烈日直射,活动减弱并向茶丛内转移。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芽 叶和嫩梢汁液,造成节间短缩、芽叶变脆,叶脉呈暗红色,叶缘、叶尖焦枯甚至落叶,严重时 成片茶园似火烧状。受害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碎,并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影响 较重。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1 年发生 5 代,以卵在茶树枝条剪口处越冬。笠年主要以第一代若虫刺吸茶树幼芽嫩叶,第一代成虫羽化后,陆续飞出茶园,在其它植物上继续繁殖危害,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成虫迁至茶园产卵越冬。受害的幼芽嫩叶初期呈现小红点,而后变褐,芽叶伸展后, 畸形弯曲,叶面出现不规则孔洞,叶缘残缺破损。受害的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差,产量锐减, 制成的干茶,外形松散易碎,味淡而涩,茶叶品质明显下降。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 1 年发生 4 代,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越冬后,第一代发生比较整齐,从第二代开始,世代 重叠。黑刺粉虱以若虫栖居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同时分泌蜜露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影响 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严重时,可导致茶树大量落叶甚至枯死。茶园郁闭、通风不 良,有利于其发生。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 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基本孵化 结束,7月上旬大多已固定在树干上危害。被害严重的茶树,发芽稀少,芽叶瘦小,叶薄,连续严重为害2~3年,可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该虫往往点片发生。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 1 年发生 16~20 代,以卵在茶树叶背面越冬。以成、若螨吸食叶片汁液,叶片失去光泽,叶脉 变红褐色,芽叶萎缩。为害严重时,叶片干枯,茶园呈现一片铜红色并产生落叶。干旱有利于 其发生。茶蚜Toroptera aurantii Fonscolombe 以卵在枝条上越冬,春季孵化后,聚集于茶树嫩芽嫩叶上刺吸汁液,引起芽梢变形萎缩,生长 缓慢,甚至芽叶枯焦,其排泄蜜露容易诱发煤污病。一年中春茶和秋茶期呈现两个发生高峰, 以春茶受害较重。该虫往往点片发生。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 Walsingham 以蛹在茶树中、下部成叶上越冬,以幼虫卷叶结苞为害嫩叶,被害叶有虫粪污染。附 录 B茶园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茶园虫害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绿色茶园 有机茶园小绿叶蝉 茶丛上部百叶虫数10~12头。 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 选用虫螨腈·唑虫酰悬浮剂或茚虫威乳油喷雾防治。 选用苦参碱水剂或鱼藤酮微乳剂喷雾。绿盲蝽 \ 春季茶园初次出现绿盲蝽为害症状第3天。 选用茚虫威乳油、唑虫酰胺悬浮剂等喷雾。选用苦参碱水剂或鱼藤酮微乳剂喷雾。黑刺粉虱 茶丛上部每张叶片若虫数量2~3头。 5月中下旬卵孵化盛末期。 选用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或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等喷雾。 选用除虫菊素可溶液剂或苦参碱水剂等喷雾。角蜡蚧 \ 6月中下旬卵孵化盛末期。 选用虫螨腈·唑虫酰悬浮剂或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喷雾。点片发生时,只进行局部防治。选用除虫菊素可溶液剂或苦参碱水剂等喷雾。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在第一次用药后10天左右,再喷一遍。茶橙瘿螨 有螨叶每平方厘米虫口3~4头,或芽下一叶有螨叶率达50%。 发生高峰前期。 选用克螨特水乳剂或虫螨腈微乳剂喷雾。 选用除虫菊素可溶液剂或晶体石硫合剂等喷雾。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在第一次用药后10天左右,再喷一遍。茶蚜 有蚜芽梢率4~5%。 发生高峰期。 选用茚虫威乳油或虫螨腈微乳剂等喷雾。点片发生时,只进行局部防治。 选用苦参碱水剂或鱼藤酮微乳剂等喷雾。茶细蛾 百芽梢有虫7头。 潜叶、卷边期(1~3龄幼虫期)。 选用除虫脲乳油或茚虫威乳油等喷雾。 选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喷雾
【到馆阅览须知】
国家标准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可接待到馆读者,为读者提供标准文献检索、文献阅览、信息咨询、信息跟踪、信息推送等服务。
1. 本馆向在国家数字标准馆网络平台上完成实名注册和预约的读者开放。
2. 请勿在非开放范围随意走动和从事与国家标准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3. 请勿携带食品、有色和含糖饮料进入阅览区域。
4. 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5. 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6. 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标准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7:00(节假日不开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乘车线路:乘坐地铁10号线、昌平线,在西土城站下车D口出后西行150米即可到达。
服务咨询:
赵老师 电话:010-58811369 邮箱:zhaoping@cnis.ac.cn
刘老师 电话:010-58811368 邮箱:liuyzh@cni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