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 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
发布日期:
2022-08-28
实施日期:
2022-08-28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大脑的顶层规划要求和总体架构。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大脑系统的研究、规划、实施领域;
主要技术内容:2009年1月,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由此延伸出的“智慧城市”概念极大推动了世界各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过,一直以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晰,在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同时,智慧城市如何产生智慧也一直是产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件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互联网大脑模型。该模型认为: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世界数字科技领域正在形成不同尺度的“大脑(Big Brain)”系统。其中,互联网大脑通过与人类社会的结合形成世界数字大脑,通过与智慧城市的结合形成城市大脑。因此,本标准将城市大脑作为世界数字大脑的子集进行规划。本文件认为城市大脑是结构复杂,应用范围广,覆盖区域大的城市级类脑复杂巨系统,它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智能管理中枢、神经元网络、云反射弧、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等子系统,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城市智能管理中枢。本文件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形成1+2+N城市大脑建设框架。其中,1代表构建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2代表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结合驱动城市大脑运转;N代表各种数字神经元通过分工协同形成N条云反射弧,负责解决城市或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在自然界中,生物脑特别是人脑是产生智慧最重要的结构。本标准从类脑仿生学角度建设城市大脑,符合自然界产生智慧的基本原理,为智慧城市产生智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文件认为城市大脑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在一个城市范围,它将沿着省级大脑、国家大脑、世界数字大脑的路径不断演化,并最终为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构建全球化的智能支撑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奠定技术基础。因此,本文件的制定为城市大脑的未来扩展预留了空间。标准编制组将指挥控制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与城市复杂系统相结合,形成本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旨在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性指导意见。本文件共分为5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顶层规划要求和总体架构
国家标准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可接待到馆读者,为读者提供标准文献检索、文献阅览、信息咨询、信息跟踪、信息推送等服务。
注意事项
1. 本馆向在国家数字标准馆网络平台上完成实名注册和预约的读者开放。
2. 请勿在非开放范围随意走动和从事与国家标准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3. 请勿携带食品、有色和含糖饮料进入阅览区域。
4. 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5. 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6. 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标准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