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藏资源 舆情信息 标准服务 科研活动 关于我们
废止 T/CICC 3702-2022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购买正版
城市大脑 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
发布日期: 2022-08-28
实施日期: 2022-08-28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大脑的顶层规划要求和总体架构。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大脑系统的研究、规划、实施领域; 主要技术内容:2009年1月,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由此延伸出的“智慧城市”概念极大推动了世界各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过,一直以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晰,在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同时,智慧城市如何产生智慧也一直是产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件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互联网大脑模型。该模型认为: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世界数字科技领域正在形成不同尺度的“大脑(Big  Brain)”系统。其中,互联网大脑通过与人类社会的结合形成世界数字大脑,通过与智慧城市的结合形成城市大脑。因此,本标准将城市大脑作为世界数字大脑的子集进行规划。本文件认为城市大脑是结构复杂,应用范围广,覆盖区域大的城市级类脑复杂巨系统,它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智能管理中枢、神经元网络、云反射弧、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等子系统,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城市智能管理中枢。本文件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形成1+2+N城市大脑建设框架。其中,1代表构建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2代表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结合驱动城市大脑运转;N代表各种数字神经元通过分工协同形成N条云反射弧,负责解决城市或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在自然界中,生物脑特别是人脑是产生智慧最重要的结构。本标准从类脑仿生学角度建设城市大脑,符合自然界产生智慧的基本原理,为智慧城市产生智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文件认为城市大脑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在一个城市范围,它将沿着省级大脑、国家大脑、世界数字大脑的路径不断演化,并最终为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构建全球化的智能支撑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奠定技术基础。因此,本文件的制定为城市大脑的未来扩展预留了空间。标准编制组将指挥控制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与城市复杂系统相结合,形成本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旨在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性指导意见。本文件共分为5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顶层规划要求和总体架构
分类信息
关联关系
研制信息
归口单位: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信网真科技、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大数据中心、 北京远望智库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鹏城实验室、 北京世纪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飞诺门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齐鲁(山东)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凡语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蓝海优利(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云上天府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都在哪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邻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有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北斗伏羲中科数码公司、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 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锋、 石勇、 吕本富、 刘颖、 柳雨晨、 张亮、 魏天呈、 张东、 吴玉飞、 王刚、 王清强、 李沛霖、 陈鹏、 王妍妍、 袁林、 杨小龙、 刘颖、 程承旗、 刘朝晖、 邓志东、 李猛、 张宗帅、 沈寓实、 刘星妍、 司晓、 李自军、 王真震、 许志峰、 杜青峰、 冉伟、 刘捷、 叶航晖、 江志国、 李英、 解永生、 甘波、 张剑军、 李振军、 赵华、 褚晓、 陈志刚、 肖骥、 姚能伟、 杜跃进、 姚一楠、 王东海、 宋健、 王子涵、 吴余龙、 商彦强、 胡金晖、 张君、 张元鸿、 马炬、 王昀
相似标准/计划/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