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藏资源 舆情信息 标准服务 科研活动 关于我们
现行 T/HCPA 004-2024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购买正版
点茶术语规范
发布日期: 2024-11-15
实施日期: 2024-11-18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茶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点茶的制作、表演、研究和教学; 主要技术内容:目录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  3.1 点茶原料3.2 水3.3 点茶器具?  3.4 茶席?  3.5 点茶精神?  3.6 点茶流程?  3.7 点茶技艺?  3.8 斗茶?  3.9 茶百戏附录A(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前言点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了规范点茶术语,促进点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大学、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润州区宋联可点茶工作室、镇江宋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巴州区卿合茗艺茶生活工作室、常州市钟楼区了易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成都无由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物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崇川区在熙文化艺术工作室、丹阳三味禅心茶文化有限公司、广州市杰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高新区万和堂茶庄、吉林省香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济南市茗香点茶馆、济南市翊溪留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掌舵商贸有限公司千和语传统文化研究院、江西艺苑缤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江阴人珂文化有限公司、金华市合群约茶业有限公司、九江茶陶坊茶业有限公司、昆明品诺贸易有限公司、廊坊市梵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廊坊市茶行业协会、临汾市如雅茶艺有限公司、眉山市东坡区兴禹茶艺工作室、宁波优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李沧区宋式点茶交流工作室、曲靖市麒麟区茶在茶空间食品商行、曲靖市麒麟区简叙茶空间茶艺馆、润州区艺博艺术培训工作室、山西黔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迟来茶文化有限公司、尚璟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深圳市话山坊文化有限公司、深圳一茶一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石嘴山市汉服协会、腾冲市腾越镇淑瑞古茶茶行、铜仁市碧江区古城记忆茶文化展示中心、山东和荼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潍坊市十方心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无锡辛壬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吴中区东山山居吟民宿、延清友文化发展(瑞丽)有限公司、义门陈茶礼(福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义乌市禹霏茶叶商行、云南博思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云南翔雅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博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镇江茗门憩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镇江五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朗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联可、常月红、黄波、吕熙、何斌峰、鲁功欢、张慜睿、秦何瑶、秦丽莉、安夙、李荣坤、余艳梅、陈月兰、钟锦立、黄嫄、乔旭、李冬升、吴婕、侯莉。引言点茶,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茶艺形式和文化现象。点茶融合了茶道、美学、礼仪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点茶相关术语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点茶技艺的交流和学习,也阻碍了其进一步传承发展。为此,制定统一的点茶术语规范,对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旨在系统整理和规范点茶领域的专业术语,明确其定义和使用范围,为点茶的制作、表演、教学、研究提供统一的参考依据。通过规范术语,促进点茶技艺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推动点茶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国际化发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茶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点茶的制作、表演、研究和教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HCPA 008-2023 点茶器术语和技术要求规范?DB32/T 1011-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点茶操作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点茶原料3.1.1 茶粉以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后形成细度为100目(粒度≤150μm)以上的粉状茶产品。3.1.2 抹茶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3.1.3 茶汤以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茶叶为原料,经冲泡、煮或点茶后得到的茶、水融合物或茶、水、空气融合物。3.2 水3.2.1 清水质纯净,清澈透明。3.2.2 轻硬度较低,比重较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少,避免茶汤苦涩。3.2.3 甘微甜清新。3.2.4 洌深泉寒水,无外界污染,清冷清冽。3.2.5 活水体鲜活,清新充满活力。3.3 点茶器具3.3.1 茶盏又名建盏、陶宝文,用于点茶和盛放茶汤的茶器。3.3.2 盏托又名漆雕秘阁,是承托茶盏用的底座,材质有雕漆、木或陶瓷等。3.3.3 茶筅又名竹副帅,以竹子制成,用以击拂茶汤的茶器。分为圆筅、半圆筅和片筅等。3.3.4 茶筅立又称筅托,用于点茶结束后放置茶筅,使茶筅保持原状的器具,材质一般为陶瓷,小口斜鼓腹平底。3.3.5 汤瓶又名汤提点、注子、执壶,用于烧水、盛水、注汤的茶器。特征为直领敞口、溜肩鼓腹、腹下渐收平底、小圈足。肩部有长流斜直且口嘴尖削,材质为瓷、金属、玻璃等。3.3.6 茶合又名茶罂、茶仓、茶合、茶入、茶粉罐,用于盛放点茶粉的容器。3.3.7 茶匙又名茶勺,用于量取点茶粉,也可用于击拂茶汤。3.3.8 水洗又名滓方、水盂,盛放废水、茶渣的容器。3.3.9 茶巾又名司职方,可擦拭水渍、茶渍,也可辅助拿取器物的织物。3.3.10 茶席铺垫长方形织物,铺放在茶桌或地上,其上布置点茶席,可用布、竹等材料。3.3.11 茶臼与茶锤配合使用,用于捣碎茶叶的茶具,多为钵形或臼形,材质有金属、石、木等。3.3.12 茶磨又名石转运,小型石磨,将茶研磨为茶粉的茶具。3.3.13 茶碾又名金法曹,弧形槽与碾轮配合使用,将茶碾碎为茶粉的茶具,材质有金属、石、木等。3.3.14 茶罗用于筛选点茶粉的筛子,筛网按材质分为蚕丝筛网、金属丝筛网和合成纤维筛网三类。3.3.15 茶帚又名宗从事,一端为木质手柄,一端为帚状,用于清扫茶粉的茶具。古代多以棕丝制成,现代多用兽毛或化纤制成。3.3.16 汤鐅又名大汤锅、汤盆,是大型茶会等集体活动时为满足点茶需要而准备的大型点茶器、盛茶器。3.3.17 茶箸茶事使用的筷子。3.4 茶席3.4.1 三才茶席离茶人从远到近,茶席可水平划分为天、人、地三个部分。3.4.1.1 地线又名地道,位于茶席靠近茶人的一条线,中间摆放叠好的茶巾(三品茶席)。3.4.1.2 人线又名人道,位于茶席中部,从左至右依次放置汤瓶、茶盏、茶匙或茶筅(点茶时放置)、水洗(三品茶席),或从左至右依次放置汤瓶、茶巾、茶盏、茶匙或茶筅(点茶时放置)、水洗(二品茶席),或从左至右依次放置水洗、茶巾、茶盏、茶匙或茶筅(点茶时放置)、汤瓶(二品茶席)。3.4.1.3 天线又名天道,位于茶席上方的一条线,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茶合、茶匙(带匙架)、茶筅(未点茶时放置),还可增加放置盏托、品杯(可带杯垫)、茶针、分茶勺等。3.4.1.4 天外天位于天线上方,左侧放置花或香(没有花时摆放),右侧放书(传承书、证书、茶书等)或香(有花时摆放),还可增加放置茶宠、假山、扇子等装饰物。3.4.2 四象茶器茶器分别放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位置。3.4.2.1 青龙东方位或左手位,放置汤瓶。3.4.2.2 白虎西方位或右手位,放置茶筅(点茶时)。3.4.2.3 朱雀南方位或前方位,放置茶合、茶匙(带匙架)、茶筅。3.4.2.4 玄武北方位或后方位,放置茶巾。3.4.2.5 黄龙中间位,放置茶盏或茶瓯或汤鐅。3.5 点茶精神点茶精神是“致清导和”。3.5.1 清通过清静、清洁、清雅、清美、清明、清心等体现。3.5.2 和通过和口、和乐、和睦、和平、和善、和合等体现。3.6 点茶流程3.6.1 三敬礼3.6.1.1 拜筅第一次取筅时的礼仪。3.6.1.2 敬茶祖a)女子: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持筅置于左手手背,举过额头。b)男子:左手在外,右手持筅,举过额头。3.6.1.3 敬茶论双手带筅垂直下移至胸部位置。3.6.1.4 敬茶友双手带筅微微下移,保持茶筅容易放入盏中的位置。3.6.2 洁器温器通过热水清洁器物,提升器物温度。3.6.2.1 请筅取筅的敬语。3.6.2.2 润筅在点茶前,以沸水温润茶筅,增加筅穗韧性的过程。3.6.2.3 入筅又称下筅,将筅放入茶盏内。3.6.2.4 提筅又称上筅、出筅,将筅移出茶盏。3.6.2.5 熁盏用微火烘烤茶盏,提升茶盏温度。3.6.2.6 温盏注入热水,提升茶盏温度。3.6.2.7 赏盏请来宾欣赏茶盏。3.6.3 点茶将点茶原料放入容器中,注入饮用水,用茶器快速击拂,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在茶汤表面留存大量沫饽的过程。3.6.3.1 注水向盏内加水。3.6.3.2 调膏将茶粉放入盏底,注热水到盏壁上,用茶器搅动,将茶粉调成茶膏的过程。3.6.3.3 击拂用茶筅、茶匙或茶箸等茶器接触茶汤,根据茶汤和沫饽变化移动,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在茶汤表面制造大量沫饽的过程。3.6.3.3.1 击茶筅快速击打,使茶汤生发出沫饽。3.6.3.3.2 拂茶筅缓慢移动,消除大泡,使沫饽变得更细腻。3.7 点茶技艺3.7.1 使用不同的点茶原料点茶3.7.1.1 茶汤点茶以茶汤为点茶原料点茶。3.7.1.2 茶粉点茶以茶粉为点茶原料点茶。3.7.2 使用不同点茶器点茶3.7.2.1 箸点法使用筷子(茶箸)点茶。3.7.2.2 匙点法使用茶匙点茶。3.7.2.3 筅点法使用茶筅点茶。3.7.3 使用不同茶器盛放茶汤3.7.3.1 茶盏点茶点茶时使用茶盏盛放茶汤。3.7.3.2 大盏点茶点茶时使用直径大于15cm的茶盏盛放茶汤。3.7.3.3 茶瓯点茶点茶时使用茶瓯盛放茶汤。3.7.3.4 汤鐅点茶点茶时使用汤鐅盛放茶汤。3.7.4 采用不同姿势点茶3.7.4.1 坐姿点茶采用坐姿进行点茶。3.7.4.2 站姿点茶采用站姿进行点茶。3.7.4.3 端盏点茶一手端盏,一手拿茶器点茶。3.7.5 不同人数参与点茶3.7.5.1 单人点茶一位点茶师独自完成点茶。3.7.5.2 双人点茶两位点茶师配合完成点茶。3.7.5.3 三人点茶三位点茶师配合完成点茶。3.7.6 注水次数点茶3.7.6.1 七汤点茶《大观茶论》记载的点茶法,注水八次,每次注水后击拂,分别要求达到调如融胶、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轻云渐升、浚霭凝雪、乳点勃然、稀稠得中的效果。3.7.6.2 三汤点茶注水三次,每次注水后击拂,分别要求达到调如融胶、粟文蟹眼、稀稠得中的效果。3.7.6.3 二汤点茶注水二次,每次注水后击拂,或第二次注水时边注水边击拂,分别要求达到调令极匀、稀稠得中的效果。3.8 斗茶又叫茗战,指点茶比赛。3.8.1 色3.8.1.1 纯白沫饽纯白,无杂色。3.8.1.2 青白白色沫饽色泽略暗,略有青绿色。3.8.1.3 灰白白色沫饽色泽较暗,略有灰色。3.8.1.4 黄白白色沫饽色泽偏暗,略有黄色。3.8.1.5 红白白色沫饽色泽暗,杂以红黄色。3.8.1.6 褐白白色沫饽色泽暗,杂以棕褐色。3.8.2 香3.8.2.1 真香茶的自然香气。3.8.2.2 纯正香气纯正,无杂气。3.8.2.3 平正香气平淡,无杂气。3.8.2.4 欠纯有杂气,不纯正。3.8.2.5 劣异香气拙劣,有人工香料添加,或茶已变质。3.8.3 味3.8.3.1 甘茶汤特有的回甘滋味。3.8.3.2 香茶汤具有所用茶粉应有的自然香气。3.8.3.3 重茶汤与沫饽粘稠,品饮有质感。3.8.3.4 滑茶汤与沫饽顺滑、柔和、细腻。3.8.3.5 醇正茶汤滋味纯正,浓淡相宜,无明显缺陷。3.8.3.6 平和茶汤无刺激性,温润亲和。3.8.3.7 粗味由于茶粉目数较低或茶叶品质较差等原因,造成茶汤粗糙无味。3.8.3.8 劣异品质低下,有异味。3.8.4 呈现3.8.4.1 沫饽茶汤表面产生的茶泡沫。3.8.4.2 沫茶汤表面较薄的茶泡沫。3.8.4.3 饽茶汤表面较厚的茶泡沫。3.8.4.4 花汤花,茶汤表面细轻的茶泡沫。3.8.4.5 水脚又称水痕,沫饽消散,露出水面痕迹的现象。3.8.4.6 咬盏茶汤表面沫饽丰富持久,可吸附在盏壁上较长时间不散的现象。3.8.4.7 静面手重筅轻,未形成粟纹蟹眼的茶汤汤面。3.8.4.8 一发手筅俱重,沫饽不凝,易生水脚的汤面。3.8.4.9 粥面沫饽形成如粥表面凝结后的状态。3.8.4.10 浮沫沫饽细轻而薄,浮于表面的形态。3.8.4.11 涣散沫饽不凝,浮沫消散的状态。3.9 茶百戏主要以点茶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技艺。附录A(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1] 陆羽. 茶经[M]. 唐代.[2] 蔡襄. 茶录[M]. 宋代.[3] 赵佶. 大观茶论[M]. 宋代.[4] 沈冬梅, 李涓. 大观茶论(外二种)[M]. 中华书局, 2013.[5] 宋联可. 点茶师培训教材[M].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22.[6] 宋联可. 宋代点茶[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2.[7] T/JSSCYXH 03-2021 点茶技能等级评价标准[S].[8] T/SZTCPA 01-2021 体育竞技点茶斗茶赛技术规程[S].
分类信息
关联关系
研制信息
归口单位: 华夏文化促进会
起草单位: 江苏大学、 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 润州区宋联可点茶工作室、 镇江宋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巴州区卿合茗艺茶生活工作室、 常州市钟楼区了易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成都无由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成都物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崇川区在熙文化艺术工作室、 丹阳三味禅心茶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杰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高新区万和堂茶庄、 吉林省香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济南市茗香点茶馆、 济南市翊溪留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市掌舵商贸有限公司千和语传统文化研究院、 江西艺苑缤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人珂文化有限公司、 金华市合群约茶业有限公司、 九江茶陶坊茶业有限公司、 昆明品诺贸易有限公司、 廊坊市梵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廊坊市茶行业协会、 临汾市如雅茶艺有限公司、 眉山市东坡区兴禹茶艺工作室、 宁波优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青岛李沧区宋式点茶交流工作室、 曲靖市麒麟区茶在茶空间食品商行、 曲靖市麒麟区简叙茶空间茶艺馆、 润州区艺博艺术培训工作室、 山西黔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迟来茶文化有限公司、 尚璟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深圳市话山坊文化有限公司、 深圳一茶一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石嘴山市汉服协会、 腾冲市腾越镇淑瑞古茶茶行、 铜仁市碧江区古城记忆茶文化展示中心、 山东和荼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潍坊市十方心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无锡辛壬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吴中区东山山居吟民宿、 延清友文化发展(瑞丽)有限公司、 义门陈茶礼(福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义乌市禹霏茶叶商行、 云南博思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云南翔雅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浙江博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镇江茗门憩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镇江五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朗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起草人: 宋联可、 常月红、 黄波、 吕熙、 何斌峰、 鲁功欢、 张慜睿、 秦何瑶、 秦丽莉、 安夙、 李荣坤、 余艳梅、 陈月兰、 钟锦立、 黄嫄、 乔旭、 李冬升、 吴婕、 侯莉
相似标准/计划/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