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藏资源 舆情信息 标准服务 科研活动 关于我们
现行 T/YNRZ 029-2024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购买正版
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 2024-10-25
实施日期: 2024-11-10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黄秋葵栽培中的产地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贮藏及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黄秋葵种植生产; 主要技术内容:1 产地环境1.1 适宜区域适宜云南大部分地区种植,最适生长温度为25 ℃~30 ℃。1.2 种植地选择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黄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忌连作。2 种植技术2.1 种子选择种子纯度≥95%、净度≥97%、 发芽率≥85%、水分≤8%。2.2 育苗2.2.1 育苗方式穴盘育苗。采用塑料穴盘,规格为长54 cm、宽28 cm、高9 cm, 每盘50穴或72穴。2.2.2 育苗基质可选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型基质。基质配方是草炭:蛭石:珍珠岩=1:1:1(体积比) ,pH值6.0~6.8。也可直接利用市售的育苗专用基质。2.2.3 浸种催芽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将种子置于55 ℃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5 min~20 min,然后在25 ℃~30 ℃条件下继续浸泡24 h左右,待种子吸足水分,稍沥干水分,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 ℃~30 ℃环境中催芽,催芽期间将种子用清水洗2次~3次,催芽至胚根露出时即可播种。2.2.4 播种基质浇水混匀后装入穴盘,1穴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2 cm~3 cm,播后覆盖基质,并刮平。栽培每667 m2大田约需种子200 g。2.2.5 苗期管理黄秋葵发芽适温25 ℃左右。育苗前期无需追肥,中后期可以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叶面肥1000倍液1次~2次。2.3 定植2.3.1 整地作畦黄秋葵切忌与棉花、冬葵(冬寒菜)等锦葵科作物连作。深耕晒垡,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三元复合肥30 kg、硫酸钾15 kg,翻耕均匀,耙平作畦,畦宽110 cm,沟宽30 cm,畦高30 cm。铺设滴灌带后盖上地膜,准备定植。2.3.2 移栽苗长到3片~4片真叶时移栽,每畦种植2行,行距70 cm,株距40 cm~50 cm,每穴定植1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2.4 田间管理2.4.1 水肥管理黄秋葵生长结果期长,为获丰产,视墒情及时浇水。分别在缓苗期、 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每667m2 追施尿素5 kg~10 kg、三元平衡复合肥10 kg~15 kg,结果盛期可视植株生长情况增加追肥次数。肥料使用符合NY/T 394规定。2.4.2 绑蔓高杆品种植株高大,为防止倒伏,需及时搭架绑蔓。在距离植株根部5cm处插1根与植株等高的竹竿,用尼龙绳将茎杆与竹竿绑好固定。2.4.3 整枝、摘老叶开花结果期间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和侧枝。3 病虫害防控3.1 主要病害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等。3.2 主要虫害蚜虫、美洲斑潜蝇、红蜘蛛、棉铃虫等。3.3 防控措施3.3.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石秋葵2号、欧凯儿等。坚持轮作倒茬,忌与茄科、锦葵科作物等连作。 播种前清除园地杂草和病残体,生长期间及时整枝打杈,清除病叶、病枝。 黄秋葵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3.3.2 物理防治田间可悬挂色板诱杀,距植株顶端20 cm处悬挂黄板,每667 m2悬挂15块~20块,可有效诱杀蚜虫、斑潜蝇等害虫。铺银灰色地膜来预防蚜虫。投放棉铃虫性诱剂诱捕棉铃虫成虫,每20 d~25 d更换诱芯1次,诱杀棉铃虫成虫,减少幼虫基数。3.3.3 生物防治防治方法见附录A。3.3.4 化学防治化学药剂的使用,严格按照NY/T 393的规定执行。防治方法见附录B4 采收植株开花后4 d~7 d, 嫩果长7 cm~10 cm时及时采收。一般在晚上或早上采收,结果盛期每天采收。采收时一般用剪刀将果荚从果柄处剪下。因茎、叶、果实上都有刚毛或刺,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服装,带好手套。5 贮藏将黄秋葵嫩荚装入塑料袋中,然后置于4 ℃~5 ℃流动冷水中,经10 min冷却到10 ℃后,再放于温度7 ℃~10 ℃,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贮藏,一般可保鲜5 d~7 d。远销外地,在早晨采收并剪齐嫩荚果柄,然后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尽快送入0 ℃~5 ℃冷库中预冷待运,不宜超过10 d~15 d。6 生产档案建立田间生产资料投入和使用、生产管理、采收等记录
分类信息
关联关系
研制信息
相似标准/计划/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