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藏资源 舆情信息 标准服务 科研活动 关于我们
现行 T/CHBAS 2-2022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购买正版
黄秋葵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 2022-08-23
实施日期: 2022-08-23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黄秋葵大棚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和运输等。 本文件适用于冀中南地区大棚黄秋葵栽培; 主要技术内容: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石家庄种植的生长势强、耐热、抗病、高产的矮生型早中熟品种,推荐品种:“福星434”、“欧凯儿”、“石秋葵2号”、“绿箭”等。每亩产量均在2000 kg~2500 kg。种子质量与用种量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8%,千粒重50 g~60 g。每亩育苗栽培用种量在250 g左右。育苗5.3.1 配制营养土穴盘育苗用腐熟农家肥与非种植黄秋葵的园土按体积比3:7配制成营养土,再添加氮磷钾复合肥200 g/m3~300 g/m3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m3, 混拌均匀。5.3.2 育苗时间黄秋葵育苗时间一般为3月上旬。5.3.3 催芽在播种前用50 ℃~55 ℃的温水烫种15 min~20 min,然后不断搅拌将水温降至25 ℃~30 ℃,然后继续浸泡10 h~12 h左右,用清水洗净后即可催芽。于25 ℃~30 ℃条件下催芽,待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穴盘育苗播种使用32孔的标准穴盘。装入穴盘内的营养土要压实。育苗数量要多于需苗量的10%。播种时在每穴中心扎0.5 cm~0.8 cm深的孔,每穴播1~2粒种子,覆土厚1.0 cm。穴盘2横1竖,整齐摆放在苗床内,平盖地膜,苗床上搭小拱棚,覆盖薄膜保温。5.3.5 苗期管理当有2/3种子子叶出土后需及时揭除地膜。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 ℃~28 ℃,夜间温度控制在12 ℃~13 ℃。 待齐苗后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 需加大棚室通风量并延长光照时间,水分管理应见干见湿。5.3.6 壮苗标准当幼苗展开4~5片真叶,株高12 cm~15 cm,苗龄30 d以上,即达壮苗标准。定植5.4.1 整地做畦以根菜类或叶菜类作物为前茬较好,前茬收获后及时清理,深翻晒土10 d~15 d,每亩撒施腐熟的农家肥3 m3~4 m3和N: P: K比例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40 kg。肥料使用需按照NY/T 496执行。肥土混匀后做深沟高畦,畦宽90 cm,畦高20 cm,畦沟宽60 cm,畦中间摆放滴灌带,用于冲施肥水,畦面覆盖黑色地膜,一般8 m宽大棚可做5个畦。5.4.2 定植时间定植时间为4月中上旬。5.4.3 定植方法在覆盖黑色地膜的畦上打定植孔,每畦种2行,行株距50 cm×40 cm,每亩约栽植2200株,定植深度以子叶露出地面2 cm为宜,定植后需及时浇缓苗水1次。田间管理5.5.1 温度管理定植后需要闭棚增温,促进缓苗,大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8 ℃~32 ℃,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 ℃。缓苗之后需要降温,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 ℃~28 ℃,夜间控制在15 ℃~18 ℃,结果之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 ℃~30 ℃,夜间控制在13 ℃~15 ℃,夜间最低不能低于8 ℃。 5月下旬夜温稳定在15 ℃后,棚室可昼夜通风。5.5.2 中耕培土第1朵花开放前需加强中耕,进行适度蹲苗。开花后,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进行中耕。封垄前培土,培土高度10 cm~15 cm。5.5.3 肥水管理大棚内不可大水漫灌,使用膜下滴灌进行浇水。第1朵花开后进行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10 d左右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20 kg, 连追2~3次,注意每次需随水施肥,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肥。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和0.1%~0.2%硼肥。5.5.4 植株调整生长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及老果荚,保留荚下1~2片叶。主茎长有15~16片叶时及时摘心。5.5.5 温度管理黄秋葵生育期适温为25 ℃~30 ℃。进入3~4月,气温变化大,晴天中午要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烧苗,气温下降要注意闭棚增温。夏季需揭膜通风换气,棚温不可超过35 ℃
分类信息
关联关系
研制信息
相似标准/计划/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