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
T/HLX 001.2-2018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分享链接
购买正版
选择购买版本
本服务由中国标准服务网提供
更多
前往中国标准服务网获取更多购买信息
淮安大米 第2部分:稻谷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
2018-09-26
实施日期:
2018-10-01
范围:T/HLX 001的本部分确立了淮安大米加工用原料稻谷的生产程序,规定了稻谷生产的一般要求、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收获与储藏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档案等追溯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淮安大米加工用粳稻及籼稻的生产;
主要技术内容:1 产地环境按T/HLX 001.1-2018《淮安大米 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执行。2 品种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为保证“淮安大米”品牌优势,提出“选用通过国家、地方审定或种业联合体登记备案并在本地示范成功的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食味佳,食味值≥80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3 肥料使用准则根据水稻生长要求及保证稻谷免受有害元素污染,提出“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和GB/T 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农业主管部门登记的化学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及矿质肥等)”,并以附录方式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为防止所施肥料肥力流失,规定了“安全排水期7d”。4 农药使用准则水稻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病虫草害,合理使用农药可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提出了“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并以附录方式规定了“淮安优质稻谷生产中的禁用农药品种”以及“淮安优质稻谷生产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用量、安全间隔期等”内容,以便于水稻种植过程中规范用药。提出了“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草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5 有害生物控制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6 育秧技术根据目前淮安区域内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育秧技术规程:①育秧方式与用种量②秧田与大田比例、适宜秧龄③秧田管理,包括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害控治7 大田移栽①整地要求②基肥撒施时间及用量③移栽及其要求8 大田管理8.1 水浆管理提出灌溉水质要求“应符合T/HLX 001.1-2018的规定”。并根据不同生长期要求提出“灌溉方法”。8.2 肥料施用为保证稻谷产量的前提下确保米质优良,提出了“施肥原则”及“追肥用量与方法”。8.3 有害生物控治技术根据淮安区域内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田常见病虫草害情况、防治经验、防治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以种植抗性水稻品种和健康栽培为基础,坚持以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重点,同时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的控治原则、相应的“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等农艺措施、以及“灌水杀蛹”、“性诱剂控虫、频振灯诱杀害虫”等物理措施、“利用天敌、放蜂治虫、稻田综合种养、利用生物药剂”等生防措施、化防措施。8.4 化控预防倒伏为防止水稻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提出了“在水稻始穗期(20%抽穗),亩用10%劲丰谷德100ml兑水25kg搅匀后喷施于水稻叶面。”的技术措施。3.7.5安全间隔期为保证“淮安大米”加工用原料稻谷质量安全,提出了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应在25天以上的“安全间隔期”要求。9 收获与贮藏为降低“淮安大米”不完善粒、保证质量,提出了“当95%稻谷呈黄色、饱满坚硬时为机械收获适期。”;“稻谷水分降至15.5%左右时进仓贮藏。”以及科学储藏的要求和措施。10 秸秆处理为提高土壤有机质、防治环境污染,提出了“水稻秸秆应综合利用,宜全量还田,严禁焚烧、乱堆乱放、丢弃以防污染环境。”的要求
【到馆阅览须知】
国家标准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可接待到馆读者,为读者提供标准文献检索、文献阅览、信息咨询、信息跟踪、信息推送等服务。
1. 本馆向在国家数字标准馆网络平台上完成实名注册和预约的读者开放。
2. 请勿在非开放范围随意走动和从事与国家标准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3. 请勿携带食品、有色和含糖饮料进入阅览区域。
4. 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5. 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6. 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标准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7:00(节假日不开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乘车线路:乘坐地铁10号线、昌平线,在西土城站下车D口出后西行150米即可到达。
服务咨询:
赵老师 电话:010-58811369 邮箱:zhaoping@cnis.ac.cn
刘老师 电话:010-58811368 邮箱:liuyzh@cni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