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
T/HZYX 0003-2021
到馆提醒
收藏跟踪
分享链接
购买正版
选择购买版本
本服务由中国标准服务网提供
更多
前往中国标准服务网获取更多购买信息
会宁甘草
发布日期:
2021-09-27
实施日期:
2021-09-27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会宁甘草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地域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会宁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申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注册号:24217334)的地理标志产品会宁甘草(会政函〔2017〕16号);
主要技术内容:立地条件会宁甘草生长的海拔范围1450 ~2400 m,平均气温3.5 ℃~9.6 ℃,年降雨量100 ~300 mm之间,全年无霜期155天,日照时数2700 ~3360 h。境内水源充足。境内土壤栗钙土、灰钙土、黑垆土,石灰性草甸黑土、盐泽土上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含钙土壤最为适宜;pH值在7.2至9.0均能正常生长,pH值8.0左右较为适宜;具有耐盐性,总含盐量在0.08%~0.89%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不能在重盐碱化的土壤或重盐碱土上生长。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 中的二级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中的一级和GB 9137的要求;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种子选种甘草荚果在8月下旬下部开始成熟,9月中旬是最理想的采收期,直接剪取完全成熟变干的荚果,边剪取边装袋。保种采收回来的荚果晾晒至充分干燥后,以低速调种机械粉碎荚果,通过风选获取饱满、无病虫害种子,纯净度需达95%以上。种子平铺席面上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使种子含水量低于安全含水量(12%)。种子分级干燥脱粒的种子应为褐绿色、墨(暗)绿色,采用8目、9目的筛子进行粒径分级。种子等级质量标准等级 发芽率/% 净度/% 千粒重/g 含水量/%一级 ≥85 ≥92 ≥13 ≤11二级 75-85 83-92 11-13 ≤11三级 65-75 74-83 9-11 ≤11不合格 ≤65 ≤74 ≤9 >11种子贮藏种子贮藏前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种子重量2%拌药处理,以预防甘草种子害虫的危害。各等级种子装袋入库,置于干燥,阴凉的种子库中可贮藏3年,需继续贮藏应取出后再拌药处理。育苗选地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向阳坡地。土壤以略偏碱性的砂质土,砂质壤土或覆砂土为宜。忌涝洼地及黏土地种植。整地育苗地播种前年秋季深翻晒土,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 kg或者第二年春季播种前每亩施3000 kg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耙碎。并以高锰酸钾2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采用漫灌溉方式,作成宽10 m,长30 m的平畦(高25 cm);大田采取喷灌方式,播种时可以不做畦,直接按30 m长作一土垅。施肥在甘草种子播种前每亩用农家肥3000 kg,磷二铵35千克,在甘草种子播种时施用种肥,其目的是供给幼苗初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可以随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 t/hm2作基肥。在没有施用基肥或基肥施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在播种的同时用微量元素或胡敏酸肥料的稀溶液浸种或在播种沟内施用熏土、泥肥、草木灰和腐熟的有机肥等。但要注意有些肥料容易灼伤种子。按施肥方法,一般分为撒施和条施。撒施把肥料均匀撒在地表面,有时浅耙1~2次以使它与表层土壤混合。条施在行间或行列附近开沟,把肥料施入,然后盖土。播期甘草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五月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种子选择选择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无污染的种子。要求纯度≥95%,净度≥95%,发芽率≥80%,含水量≤10%。并除去杂质及受伤、破损、霉变的种子。种子处理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至90%以上表面有明显的破损为宜。或将种子置于陶瓷罐内,按1 kg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 ml进行浸润,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 ℃温度下经过4~7 h的闷润,用清水多次冲洗,晾干备用。播量播种量每亩1.5~2.0 kg,行距30~40 cm,株距15 cm,播深2cm左右,每穴3~5粒,播后覆土保墒。育苗移栽及苗床管理一般多采用春季育苗。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较肥沃的砂壤地,施足底肥,作为育苗用地。每亩为3.0 ~5.0 kg种子,采用宽幅条播(幅宽20cm,幅间距25cm),保证每亩不少于7万株苗。播后苗床保持湿润。甘草1~2周左右出苗,苗出全后要少浇水。在苗高10 cm时,去掉覆盖物,随时手工拔除杂草,注意前期不宜用铲子等工具除草,以免损坏苗。苗子采收于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挖用犁深翻50 cm,结合人工搂挖。剪去尾部直径0.2 cm以下部分和整株侧根、毛根及头部干枯茎枝,每100或200株头部对齐,打成小困。甘草苗等级标准苗子级别 根长/cm 芦头直径/cm特级 ≥45 ≥1.2Ⅰ 35~45 0.8~1.2Ⅱ 25~35 0.6~0.8Ⅲ 20~25 0.4~0.6春季移栽在4~5月间进行,秋季移栽第二年返青早,有利于高产。特级及Ⅰ级苗移栽当年即可成材,Ⅱ~Ⅲ级苗经2~3年成材。开沟移栽,沟深8-12 cm,沟宽40 cm左右,沟间距20 cm,将根条水平摆于沟内,株距(根头间的距离)10 cm,覆土即可。如秋季不移栽可对苗子进行假植,假植要求苗子捆与捆间隔5 cm厚湿土,每层苗捆用10 cm厚湿土间隔。若需长时间假植,芦头上需覆10 cm左右厚湿土,并洒水、遮阳。秋季移栽一般在10月初土壤上冻前进行。根系繁殖在春秋采收甘草时,将直径0.5~0.8 cm,无伤的根茎剪成10~15 cm长,带有2~3牙的小段。在整好的田地里按行距30 cm,开8~10 cm深的沟,将剪好的根茎节段按株距15 cm平放沟底,覆土压实即可。根茎繁殖以秋季进行较好,可以减少春天因采挖或移栽不及时造成的新生芽的损伤,提高成活率。为防止根茎腐烂,应尽量减少根茎失水,此外还可以在移栽前蘸取多菌灵等杀菌剂。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在幼苗出现5~7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松土、趟垄培土。入伏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再趟垄培土一次,立秋后拔除大草,地上部枯黄,霜后上冻前深趟一犁,培土压护根头越冬。第二年株高10 ~15 cm时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趟垄培土一次,入伏后再中耕除草,秋后趟垄培土越冬。第三年管理同第二年,但三年龄植株根头萌发较多根茎,串走垄间,宜适当增加趟垄次数,切断根茎,促进主根生长。间苗、定苗 当幼苗出现3片真叶,苗高6 cm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间去密生苗和重苗,定苗株距以10~15 cm为宜。浇水、排水无论直播还是根茎繁殖的甘草,在出苗前都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直播甘草如在出苗途中发生土壤水分亏缺会造成发芽停滞,芽干死亡,导致甘草缺苗甚至不出苗。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灌足底墒。甘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出苗后一般自然降水可满足其生长需要。但久旱时应浇水,浇水次数不宜过频,特别要注意“迟浇头水”。甘草是深根性植物,在出苗后甘草主根随土壤水层的下降,迅速向下延伸生长,形成长长的主根。而如果这时浇水过勤则会导致甘草萌发大量侧根,影响药材根形。一般在苗高10cm以上,出现5片真叶后浇头水,并保证每次浇水浇透,这样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长。雨季土壤湿度过大会使根部腐烂,所以应特别注意排除积水,充分降低土壤湿度,以利于根部正常生长。另外,在初冬还要灌好越冬谁。追肥甘草追肥应以P肥、K肥为主,少施N肥,N肥过多,会引起植株徒长,使营养向枝叶集中,影响根茎生长。甘草喜碱,若种植为酸性或中性土壤,可在整地时或甘草停止生长的冬季或早春,向地里撒适量熟石灰粉,调节土壤为弱碱性,以促进根系生长。第一年在施足肥的基础上可不追肥,第二年春天在芽萌动前可追施部分有机肥,以棉饼和圈肥为宜,第三年可在雨季追施少量速效肥,一般追施磷酸二铵15 kg/亩,以加速甘草生长。每年秋末甘草地上部分枯萎后,每亩用2000 kg腐熟农家肥覆盖,以增加地温和土壤肥力。病虫害及其防治病害甘草的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及褐斑病。锈病一般于5月甘草返青时始发,为害幼嫩叶片,感病叶背面产生黄褐色疱状病斑,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为夏孢子。8月~9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防治办法:早春夏孢子堆未破裂前及时拔除病株。选未感染锈病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体,冬春灌水,秋季适时割去地上部茎叶,集中病株残体烧毁,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喷97%敌锈钠400倍液,也可喷洒波美0.3度~0.4度石流合剂。褐斑病病源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防治办法:集中残株烧毁;发病初期喷1:1: 120波尔多液或75%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0~1500倍液。白粉病病源是真菌中一种子囊菌,为害叶。被害叶正反面产生白粉,后期叶变黄枯死。防治办法:喷波美0.2度~0.3度石硫合剂,或喷洒雷多米尔-锰锌每亩100~150g,,如与波尔多液混合使用喷洒效果会更好;还可以施用粉锈灵,用25%的胶悬剂或可湿性粉剂按800~1000倍液,喷洒消毒。虫害甘草虫害主要有甘草种子小蜂、蚜虫、跗粗角萤叶甲 、小绿叶蝉、大青叶蝉、桃蚜、甘草胭蚧等。甘草种子小蜂属膜翅目广肩蜂科。为害种子。成虫产卵于青果期的种皮上,幼虫孵化后即蛀食种子,并在种子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飞出。被害籽被蛀食一空,种皮和荚上留有圆形小羽化孔。此虫对种子的产量、质量影想较大。防治办法:清园,减少虫源;种子处理,去除虫籽或用西维因粉拌种。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成虫及若虫为害嫩枝、叶、花、果,刺吸汁液,严重时使叶片发黄脱落,影响结实和产品质量。防治方法:发生期用飞虱宝(25%可湿性汁粉)1000~1500倍液;赛蚜郎(10%乳油)1000~2000倍液;吡虫啉(10%可湿性粉)1500倍液;蚜虱绝(25%乳油)2000~2500倍液喷洒全株,并在5-7天再喷1次,便可较长期有效控制蚜虫为害。跗粗角萤叶甲为叶甲科营叶甲亚科的食叶害虫,于6~7月始发,严重时可将甘草叶子全部吃光,是发展甘草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防治方法: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于上午11时前喷雾杀虫。小绿叶蝉为同翅目叶蝉科害虫。成虫和幼虫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之失绿,初期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全叶苍白,甚至早期落叶。一年发生5代,已成虫在杂草、落叶或树缝内越冬。来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产卵、繁殖。若虫6月间开始变为成虫,以8月份发生数量最多,10月末开始越冬。防治方法:入冬后,彻底清除植株周围落叶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害虫;喷洒50%马拉松乳剂2000倍液,或者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大青叶蝉为同翅目叶蝉科害虫。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汁液,造成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失绿,植株生长衰弱。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在3月下旬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1代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严重。初孵若虫常喜群聚取食,惊动太大,便跳跃而逃。成虫趋光性很强。防治方法:在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可以大量消灭成虫;成虫早晨很不活跃,可以在露水未干时,进行网捕;在9月底至10月初,当雌成虫转移至树木产卵以及4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幼龄若虫转移至矮小植株上时,虫口集中,可以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桃芽属同翅目蚜科。通年份为害期短,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个别植株,成虫、若虫群集嫩芽、嫩叶上吸食汁液,使芽枯萎、嫩叶卷缩,其分泌物常引起病菌繁殖,严重影响寄主生长。年发生8~12代,以卵在树木的枝条,缝隙越冬,亦可在多年生植物根际越冬。防治方法:一般年份可利用瓢虫、草岭、食蚜蝇等食蚜天敌控制为害,无需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渠旁杂草,特别是林下杂草的清除。如点片发生,可点片防治。大发生年份应注意及时防治,注意食蚜天敌控制能力的发挥,药剂使用以短效为主,如敌杀死等。甘草胭蚧为半翅目害虫,于4月下旬开始严重为害,一直持续到7月下旬。发生时在土表下5~15 cm的根部,可见有玫瑰色的“株体”,即蚧虫群集根部,吸食汁液,其可使根上部组织受到破坏,地上部长势衰弱,以至全株干枯死亡。防治方法:避免重茬,减少虫源;在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可在地面喷施10%克蚧灵1000倍液,以减少次年的虫口密度。采收、加工采收直播栽培甘草第四年、根茎及分株繁殖第三年、育苗移栽者第二年可以采收。秋季采收于甘草地上部分枯萎时,春季采收于甘草萌发前进行。先割除地上茎,人工用铁钗从地边开挖50cm左右深沟,揪住根头用力拔出。采用拖拉机带犁铧进行翻耕,犁深50cm左右,人工再用四齿耙挖出或捡出甘草。采挖后将甘草根及根茎理顺,用甘草毛细捆绑打成小捆运至加工厂。加工将采挖回来后,趁鲜用切去芦头、侧根、毛根及腐烂变质或损伤严重部分,按规格和等级要求切成长度20~40 cm,扎成小把,小垛晾晒,5天后起大垛继续阴干15天。分级后打成8 kg左右的小捆
【到馆阅览须知】
国家标准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可接待到馆读者,为读者提供标准文献检索、文献阅览、信息咨询、信息跟踪、信息推送等服务。
1. 本馆向在国家数字标准馆网络平台上完成实名注册和预约的读者开放。
2. 请勿在非开放范围随意走动和从事与国家标准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3. 请勿携带食品、有色和含糖饮料进入阅览区域。
4. 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5. 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6. 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标准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7:00(节假日不开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乘车线路:乘坐地铁10号线、昌平线,在西土城站下车D口出后西行150米即可到达。
服务咨询:
赵老师 电话:010-58811369 邮箱:zhaoping@cnis.ac.cn
刘老师 电话:010-58811368 邮箱:liuyzh@cnis.ac.cn